【制药网 市场分析】近年来,GSK、罗氏、诺华、阿斯利康等传统大型制药企业纷纷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对比国内制药企业情况来看,国内药企数字化转型尚处于初步阶段,成熟的模式比较少,不过今年受疫情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传统药企已经意识到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而在药企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制药装备行业将肩负着重大使命。
制药装备(图片来源:制药网)
药企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各大药企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显著加大,2019年数字化相关费用占产品总投入费用在10%以上的药企占比为23%,而到2020年3月,这一占比提升到40%。
据了解,数字化转型包括研发、生产、营销等多个方面,其中在生产阶段,数字化的核心在于实现管理规范化。而医药生产的核心是约束生产人员操作的规范性、合规性,使其按照标准和规范生产,并在此基础上尽量地优化。
目前,一些未涉足数字化的传统药企比较担心的是,生产数字化转型所需要的投入非常巨大。“我国制药行业的现状是小、散、低。作为中小规模的企业往往难以承担得起转型的巨额费用和风险,一旦走了弯路就是打水漂。”有药企人员如是说道。
在行业人士看来,其实转型并不就意味着大项目、大投入。“中小型企业完全可以从局部技术改造和改善入手,从一个车间、一条生产线尝试,逐步实现车间乃至集团的数字化转型方案的复制。”
实际上,政策方面也给予了中小企业一定的支持。例如今年5月份,17部委共同发起的“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2020)”,其中针对中小微企业面临的能力不足“不会转”、成本偏高“不能转”、阵痛期偏长“不敢转”等问题,鼓励汇聚全社会力量,通过营造良好的氛围推动伙伴行动落地实施;创造性地提出打造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园”和“虚拟产业集群”,破除地理空间限制,还可实现一次性投资、多次重复使用,有效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等。
当前,部分药企已经通过提前布局生产数字化转型尝到了甜头。例如,有两家药企在2019年完成了智能化改造,通过建设口服液体制剂、中药提取和中药固体制剂数字化车间,合计共安装自动化设备百台套,推动生产效率提高39%,产品合格率提高到99.55%,生产的医药药品年产能提高到18亿只。
据了解,今年年初,受特殊时期的影响,不少药企复工复产进程延缓,而这两家药企通过实施智能化改造,上马智能生产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复工复产难度,保障医疗消费市场的需求。
制药装备行业肩负着重大使命
智能化、大数据、互联网正成为制药行业的发展方向,业内普遍认为今后车间的操作趋势将是无人化。在此背景下,作为医药生产的母机,制药装备行业也肩负着重大的使命,亟待转型升级助力解决药企的痛点。
“我们在这方面也在不断更新,不断把产品质量做到更好。现在已经有了一些案例,公司会根据客户提供的要求,朝着他们想要的方向发展。”有药机人员接受制药网采访时说道。
目前大部分制药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难以严格保证制药水平。因为国内90%以上的制药企业在整个车间的管理和操作上基本都是靠人工,常常会出现工艺不稳定、批次不稳定等情况,所以药企难以充分保证自身整体的制药水平。
对此,有企业表示,针对这一市场痛点,公司提供了端到端的药企数字化解决方案,旨在弥补药企在制药车间管理上存在的缺陷,满足目前国内药企现阶段的发展需求。“在生产端,我们会通过提供医药生产智能化的解决方案,为药企解决电子批记录(EBR)、生产追溯、生产执行、质量控制等为核心的药品制造执行系统,帮助药企在管理合规、工艺沉淀、品质提升等各方面提升管理、积累大数据,助力药企实现安全性保证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该企业人员说道。
另外,也有药机企业致力于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包括从前期概念设计到后期项目实施、现场安装调试、验证服务一体化的全生命周期的项目服务。例如针对口服液制剂生产,该企业能够提供智能口服制剂整体解决方案。
据悉,这套解决方案由数字化提取车间、自动化制剂车间、机器人包装车间、原辅料立体仓库与物流系统、信息化与数据中心5大核心功能模块组成,以高效节能的工艺装备系统与机器人产线为基础、信息化系统为核心、自动化物流为纽带,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中药生产从前处理提取到产品包装全工艺过程互联互通与高效协同,构建了中药生产大数据集成平台,将工艺设备、控制系统、软件系统的信息无缝整合为数字化药厂模型,实现全厂从工艺设备、产线、车间的各类数据有效集成,满足中药生产运营的高效、高质量、安全、环保等要求,为药剂安全合规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
结语
总的来看,随着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医保控费等政策的推进,药企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成本控制成为一大挑战,并且面对市场竞争激烈的局面,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如果说药企们正在加速入场数字化阵营,用信息技术、大数据等赋能自身,那诸如制药装备企业这般的技术装备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则是药企进行数字化转型路上强有力的保障。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