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网 市场分析】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布局,中医药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利好政策也不断发布,助力中医药发展。而中药作为医药行业的子行业,近年发展也非常迅猛,中成药与中药饮片相加后,每年的增长率已超过化学药。
然而中药产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业内指出,
中药材产地加工技术混乱,中药饮片炮制工艺不规范、炮制设备自动化水平低以及生产过程缺乏有效监控等,是中药产业化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产地初加工标准待提高
中药材的产业链很长,包括药材的种(养)植、采收、初加工、药材仓储与流通、饮片炮制、中成药生产等。 其中,“产地初加工”是影响中药材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的关键环节。
国家药监局对产地初加工的定义是指:中药材药用部分采收后,经过拣选、清洗、切制或修整等适宜的加工。
中药材产地初加工的作用在于,既能保证药材质量,防止霉烂等,又能便于贮藏和运输。另外,在初加工时按照药材和用药的需要,进行分级和其他技术处理,也有利于药材的进一步加工炮制和充分发挥其药用功效。因此规范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标准意义重大。
笔者了解到,当前,中药材的“产地初加工”的门槛依然比较低,是中药材产业链条中非常薄弱的环节,严重制约着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中国药典》中,明确列出了64种允许产地初加工品种目录。业内表示,该规定对初加工标准界定比较模糊,还有地方概念有待进一步厘清,不少问题有待破解。
另外,有行业人士认为,中药材产地初加工的质量关需要从源头开始,从各个细节入手,包括统一产地加工标准、包装标签等。
饮片炮制工艺待规范
中药饮片炮制工艺不规范问题也是中药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难点。作为中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中药饮片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2019年我国中药饮片加工市场销售收入超过2700亿元。
中药材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中医临床治疗效果,因此,“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但如今随着繁琐的炮制过程不断被简化,不按工艺规程生产加工的药材比比皆是。一直以来,饮片市场掺假、炮制不规范等情况屡屡发生,暴露出许多问题,使得中药质量难以保证。
业内认为,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和中药饮片炮制密切相连,两者一体化既可降低加工成本,又可方便监管,让患者吃上安全、放心、有效的中药材。因此,中药材在产地直接加工成饮片,符合中药行业的发展趋势。
笔者了解到,《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中也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产地“趁鲜切制和精深加工”。因此,趁鲜加工的品种范围还需要扩大,保证品种可追溯。
炮制设备自动化水平待提升
炮制设备自动化水平过低,会严重影响饮片现代化发展的步伐。炮制设备厂家的设计和研发能力正面临严峻的考验。
笔者了解到,近年来,随着我国设备自动化技术的革新,炮制生产设备也在逐步实现自动化,如
洗药机、切片机、各种类型的电动电磁炒药锅等。
以电磁炒药锅为例,目前市面上的电磁炒药机采用电磁加热技术、微电脑控温技术、智能补温技术以及芯片植入技术,可以将炒制中药的工艺参数植入芯片,实现智能化批量生产、一键自动出料,也可以对中药原料进行清炒、碳炒、辅料炒、麸炒、蜜炒、醋炒等多种加工方式。
有电磁炒药机厂家表示,运用电磁加热技术后的炒药机可以明显减少人工成本的支出。同时,智能化的电磁自动炒药机替代了传统的加热方式,可以进一步实现中药饮片的标准化生产,使得饮片的生产过程更加卫生环保,安全,便捷,无污染排放。
随着炮制设备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提升,设备厂家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升级设备,加快推进传统炮制工艺实现规范化、自动化、智能化的饮片现代生产模式。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