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网 行业动态】近年来,随着国家相继出台政策,支持国企医院和公立医院改制,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再加上受辅助用药重点监控、“两票制”、仿制药一致性评价、“4+7”带量集中采购、医保控费等政策影响,众多药企纷纷开始根据自身发展需求,通过剥离不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没有成长潜力的业务等,来更好的聚焦主业,控制经营风险。
近日,海尔生物就发布公告称,将其持有的海美康济75%股权转让给上海惠黔企业管理合伙企业,转让对价为人民币2700万元。交易完成之后,海尔生物不再拥有从事分子诊断 POCT 相关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业务的实体。据其公告表示,此举是为了降低公司经营风险,更好地促进主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
事实上,开启“瘦身”计划的并不止海尔生物一家。在2020年开年以来,誉衡药业、海正药业等国内医药企业就已经相继发布了资产出售公告。
2020年1月2日,誉衡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已同意将持有的澳诺(中国)制药有限公司100%股权出售给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此前,经交易双方协商确定,标的股权的转让价款为人民币 14.2 亿元。而其也在公告中提及,出售澳诺制药所获资金可优先偿还公司债务,降低资产负债率及财务费用,改善债务结构,确保公司现金流充裕,应对经营业绩压力。
与此同时,海正药业也传来了售卖消息,其位于台州市椒江区君悦大厦A座的5套公寓拍卖成功,交易总额为182万元。截至目前,其公司位于台州市椒江区君悦大厦A座的27套公寓已全部出售完毕。事实上,卖卖卖”、“砍砍砍”正是海正药业2019年的“关键词”。据了解,其目的也是为了梳理原管理层留下的羁绊,甩掉包袱,轻装前行。
实际上,从2019年以来,至少已有包括南京医药、四环生物、海正药业等在内的许多家上市公司剥离或出售资产、业务。
如今,受到大环境影响,很多上市药企的净利润都开始进一步下降,不得不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但这并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事。因此,众多药企才纷纷开启“卖卖卖”模式。实际上,除了剥离子公司瘦身、也有企业是通过收购加强自身的竞争力。如去年12月21日,浙江九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苏州诺华制药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交割完成的公告》,正式将苏州诺华并入旗下。
从整体上来说,药企无论是开启“卖卖卖”还是“买买买”模式,都从侧面证明了中国医药产业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对企业来说,梳理其核心能力并持续投资,同时剥离或者削减非核心业务将成为一段时间内行业的主流。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