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网 市场分析】市场上,药用玻璃可以分为硼硅玻璃(I类玻璃,分为中硼玻璃与高硼玻璃)和钠钙玻璃(包括Ⅱ类玻璃与Ⅲ类玻璃)。
据了解,目前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市场,大型制药企业基本采用的是中硼玻璃与高硼玻璃,而我国基本上低硼硅医药玻璃,每年大约消耗300-400亿支低硼玻璃瓶。这种玻璃氧化硼含量低,化学稳定性与韧性相对较差,容易与药液产生化学反应,给药液带来污染,影响用药的安全。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一致性评价等政策的推进,行业亟待使用化学稳定性更好的医药玻璃。但由于中硼玻管门槛高,国内中硼玻管需求基本依赖进口,产能受限,供不应求现象严重。值得庆幸的是,随着肖特、康宁等玻管企业在中国产能的落地,未来国内玻管的供应紧张局面或缓解。另外,随着国内多家企业积极布局,未来有望加速实现国产替代。
中性硼硅玻璃市场持续放量
2017年12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已上市化学仿制药(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意见的通知。根据征求意见稿,注射剂使用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应符合总局颁布的包材标准,不建议使用低硼硅玻璃和钠钙玻璃。这也意味着,我国药品包装开启了中性硼硅玻璃替代普通钠钙玻璃的用药安全之路,未来替代比例将逐年加大。
根据Reportlinker报告,药用玻璃市场2025年将达到220.5亿美元,印度和中国的新兴市场的增长率将达到9%,中国将成为药品玻璃包装瓶的主要消费国之一。
肖特玻管业务部执行副总裁htmlPatrick Markschläger博士曾在接受制药网采访时提到,中国人口基数比较大,在中硼硅玻璃的应用上,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甚至非常接近世界的用量。结合现在中国的政策以及健康中国的理念,医药包装正在不断升级,这将大力推动低硼硅玻璃升级为中硼硅玻璃。
根据Patrick Markschläger博士的预测,未来的5~10年,中国30万吨的药用玻璃当中将会有30%-40%由低硼硅玻璃升级为中硼硅玻璃。可以预见,未来国内中性硼硅玻璃市场将持续放量。
未来国产替代或加速
目前,国内大部分中玻璃市场份额由肖特等巨头所占据,我国仅少数厂家具备中硼硅药瓶生产能力,这主要是因为行业进入壁垒及对技术要求较高。
其一,玻管是管制瓶生产的核心原材料,而我国中硼玻管需求基本依赖进口,使得中硼硅玻璃的核心原材料供应受限,国内企业只能生产低硼玻管以及质量不稳定的中硼玻管。
其二,玻管成型过程复杂,中硼玻管过程控制等方面技术要求高,很多企业在生产稳定性方面较难控制。
其三,中硼玻管不同于低硼玻管,其建造投入、生产设施成本以及后期维护成本都很高,这也让国内很多企业望而却步。
其四,随着药品关联审评的推进,产品质量稳定、性能良好的包材逐渐成为药企的选择,但由于国内医药玻璃制造商因缺乏资本与技术储备,且缺乏相关政策支持,转型升级的难度也较大。
业内认为,虽然行业门槛较高,但随着医药包装行业逐渐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医药包装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升,规模小、技术落后的企业或逐渐退出市场,而行业中的有望不断做强、并做大。
笔者注意到,目前,已经有不少投资者看好中国管制瓶市场的发展,甚至计划在管制瓶领域开展整合投资。还有不少企业通过收购生产中性药用玻璃业务等方式进军药用玻璃领域,未来有望加速实现国产替代,打开新的蓝海市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