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网 行业动态】我国人口基础大,随着消费升级,居民健康需求提升、人口结构老龄化、慢性病群体庞大等因素,中国药物市场需求庞大。目前,随着带量采购、医保等政策不断落地,中国正成为“全新”的增量市场,医药行业处于大变革中,不仅国内药企积极布局,罗氏、阿斯利康等跨国制药巨头也在大力布局。
以罗氏为例,其目前拥有的癌症单抗药物“三板斧”,分别是曲妥珠单抗、西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三板斧”在中国市场的强势增长超出了市场的预计。
据公司财报,罗氏2019年上半年在中国的业绩约为114亿人民币,其中贝伐珠单抗同比增长61%,利妥昔单抗同比增长21%,曲妥珠单抗同比增长144%,中国市场的增长部分抵消了其他市场的衰退。
跨国药企昂贵的原研药逐渐进入医保打开中国市场。例如,罗氏赫赛汀于2017年7月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降幅近七成,大大降低了患者用药负担,使得市场需求扩张,2018年赫赛汀甚至还出现了全国范围内缺货的情况。
今年的医保谈判中,阿斯利康的糖尿病药物达格列净在谈判中报出了低价,同时与默沙东共同开发的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也成功进入医保。据悉,阿斯利康的第三代肺癌靶向药奥西替尼也于2018年10月进入医保。公司财报显示,阿斯利康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区收入约为26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
另外,诺华在此次医保谈判中无疑是大赢家,共有7个品种入围。公司财报显示,诺华今年第三季度实现的销售额已经高达122亿美元,诺华总裁还在电话会议中指出,中国市场出现了超过20%的两位数增长的趋势。可见其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可圈可点。
2019年,带量采购政策可以说是影响了整个医药行业。可以看到,大部分跨国巨头起先还处于观望状态。在国家“4+7”试点带量采购的31个品种,共涉及到13家跨国药企,结果仅有2家阿斯利康、百时美施贵宝入围。其中,吉非替尼口服由阿斯利康中标,福辛普利口服由百时美施贵宝中标。但随着带量采购政策的逐渐落地,跨国药企很快就坐不住了,主动加入“以低价换量”的竞争中来。例如,在第二轮带量采购中,赛诺菲在氯吡格雷的竞标中报出了2.55元/片的低价,用几乎与仿制药企一致的价格挤掉了国产企业。去年的氯吡格雷品种是由仿制药企深圳信立泰中标,但今年深圳信立泰意外出局,而赛诺菲成功凭低价入场。
业内认为,总的来看,跨国药企在中国的策略已经发生了深刻转变,从以往维护价格体系的策略,转变为愿意接受低价格来换取中国市场更大的市场份额。在此背景下,跨国药企和本土药企之间的竞争预计也会愈来愈激烈。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