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网 行业动态】中国药品市场上过期的品种占整体的80%甚至更高,而这些品种的主要市场份额基本由跨国药企所占据。2019年,“4+7”带量采购政策持续推进,由原来的“4+7”试点城市逐渐推向全国,在影响本土药企的同时,也对占据大量中国药品市场的跨国药企产生了重大影响。
战略调整,与国内药企合作研发新药成趋势
数据显示,过去原研产品依旧占据着跨国药企中国销售额的80%。如何管理失去的原研产品,将是跨国药企当下面临的紧迫问题。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研发创新转型、成熟药资产剥离、营销模式转型和“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型是几乎是所有的跨国药企正在尝试的转型方式。
如强生、罗氏、阿斯利康等,借着国内对创新药研发的大力支持,在中国大量布局新药研发;还有加速在华新药上市、把新药放在中国上市、与国内机构与企业合作研发新药都是跨国药企常见的转型模式。其中与本土企业合作的方式,因为在后续审批、生产、上市环节都可以享受到“国产化”的政策优惠,减少审批流程,缩短药品上市时间,而备受跨国企业青睐。
以辉瑞为例,2016年辉瑞授权苏州派格生物医药开发适合中国患者的糖尿病领域葡萄糖激酶激活剂(GKA)类药物,由后者负责这类药物在中国的所有研发、临床注册、药品生产等工作。2018年初,辉瑞又将一款肿瘤抗体新药的权益授权给了苏州开拓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9年,阿斯利康(AstraZeneca, AZ)与绿叶制药达成战略合作,AZ获得血脂康胶囊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推广权。这是MNC初次获权在华推广由中国药企自主研发的中成处方药。AZ接受血脂康的推广权,可补充AZ在华心血管产品线,更重要的是弥补在“4+7”带量采购中可定®(瑞舒伐他汀钙片)落标带来的销量下降。
近期,上海医药公告称,正式与俄罗斯生物制药公司BIOCAD签订合作协议,由上海医药子公司出资2.004亿美元(占50.1%股权),BIOCAD香港子公司以2994万美元及6个合作产品在中国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其他商业化权利,设立合资公司,未来将持续引入前言生物医药产品和生物技术。
转变营销模式,大力开发基层市场
在“4+7”背景下试点区域的传统营销行为受到挤压,但在广大的非试点区域以及院外市场依然有所作为,有报告显示,开拓零售药店渠道、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展数字营销以及在支付上进行创新已经是跨国药企的多数选择。如辉瑞在过去几年降低产品售价以提高药品可及性,还有默克则盯上了中国发达的电商体系,将其生命科学业务搬上了阿里巴巴B2B平台1688。
由于一二线城市市场的激烈厮杀,还有国家政策对基层医院的倾斜,使得基层市场逐渐成为药企的必争之地,而越来越多的跨国药企开始在这一领域布局。以赛诺菲为例,其专门设立基层医疗事业部,用以加强在县域城市的销售推广,通过在县域市场和社区卫生中心的实力,为赛诺菲增加额外销售量。
还有辉瑞正在大量补充县级市场的医药代表,而且已经开放了1000个岗位;阿斯利康2019年已开启两轮针对县域市场的招聘,范围覆盖全国20省158市517县。另外,拜耳(中国)、默克(中国)、葛兰素史克(中国)等跨国药企日前也纷纷发布了医药代表的招聘信息。除了跨国企业,扬子江等本土药企也都在组建基层销售队伍,开发县级医院市场。
其实抛开外在表象不谈,跨国药企核心原因主要还是营销成本较高,一旦大批药品定价下降,就无法承担巨大的推广费用,因此只能选择外包,或者与国内企业合作。因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中国医药市场将呈现以下4个特征,即跨国药企主导创新药品市场;国内大药企主导仿制药市场并逐步进入创新药市场;行业集中度高,前后端渗透,强者恒强;形成共同开发,联合开发,共享权益的行业新生态!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