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偏差是一面镜子 制药企业需积极照“自身”

来源:中国制药网
2018/11/16 15:44:4838504
  【中国制药网 编辑视点】近日,笔者从某公众号阅读到一篇名为《一次偏差处理的反思》的文章。本文主要是为制药人提供一条关于偏差调查的思路,帮助制药企业正确处理偏差问题,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均一性。
 
  偏差指的是偏离已批准的程序(指导性文件)或标准。这些程序和标准包括操作规程、物料平衡限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生产工艺等。
 
  文中提到,在制药行业中,无论是生产过程、检验过程、质量管理过程、确认与验证过程等活动中都会出现偏差。但由于偏差的报告、调查、处理、CAPA等环节太多,又需要跨部门处理,就容易造成操作人员不愿意报告偏差,车间不愿意给质量部门反馈偏差的发生,QA不愿意到车间调查处理偏差的现象。
 
  据业内反映,制药过程中确实很容易出现偏差,但都是正常的现象,需要做的是如何正确处理这些问题。因为制药行业属于关乎人们健康安全的行业,所以在质量安全方面更不应当敷衍对待,“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侥幸心理应当舍弃,制药人应学会的是如何处理偏差。
 
  该文在总结时提到,对待制药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应当积极的处理偏差,做好完善的CAPA,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的均一和稳定,完善生产工艺过程,防止因为人员的误操作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笔者在逛某论坛时发现,也有用户发帖表达自己对制药领域出现偏差问题的看法。其中某位用户表示,“偏差是一面镜子,不仅照我们的质量体系,也照我们自身。”笔者对此深表赞同。
 
  该用户还用切身体会过的例子进行了说明,表示公司生产的某产品在一次检验时,HPLC图谱中某一时间突然出现了一个峰。化验室虽然按时间顺序依次进行了重新进样,重新取样再进样,对HPLC设备、QC人员、以往该品种图谱等都进行了一系列调查,但确认了化验室给出的结果没有问题,该品种该批号的确出现了未知杂质,并立即转入生产偏差调查。问陷入无解的死局后,该用户相信既然出现了未知的杂质,就不会平白无故出现。
 
  “因此我建议我的上司生产部长——利用制备柱对未知杂质进行分离提纯,然后做核磁共振,看能否确定该杂质成分。”得到部长同意后,该用户亲自包办从取样到确定杂质成分的过程,通过一系列工作,终于确立了杂质,重新对车间进行调查取证后,才发现是被臭氧污染了。
 
  该用户分析的案例获得了众多网友的赞同。实际上,很多药企人员在生产、运作的过程中也出现过类似的问题。有网友表示,能够认认真真去做偏差调查很难得,有些公司的偏差调查都是应付事,但凡能够找一个原因给安上就算结束了。
 
  可见,偏差调查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相关人员需要做的,就是像侦探一样,寻找着各种蛛丝马迹,通过可能的线索找到答案。同时,与各部门进行积极沟通交流也是一项考验。

热门评论

马上评论

上一篇:消费持续升级,传统中药企业应该如何转型?

下一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大限将至 能否放宽期限引争议

相关产品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制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制药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查看全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