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次均费用上涨,药占比下行 如何合理用药仍是一大难题

来源:制药站
2019/5/24 13:54:5637450
  【制药站 行业动态】药占比是指药品总费用占医疗总费用的比例,2017年的医药政策规定药占比低于30%,也就是说,患者在医院本来只用花费30元的药品,但医院需要用70的医疗费去平衡药占比。
 
  笔者了解到,药占比这一概念,早在1994年由上海市首先提出;至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明确在全国范围强制执行药占比不超过30%的政策,期间超过20年。
 
  而这20年,恰恰是中国医疗费用尤其是药品费用不断上涨的20年。同时,也是中国药企数量激增,药品供给由短缺到过剩的20年。
 
  为控制药占比,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但都没有很大的成效。2015年,国家将“控制药占比”明确定为 30%,并直接作为任务指标甩给了公立医院。
 
  有院长表示,控制药占比政策下达后,每个月医院都要进行药品费用检查。如果一种病开具了三种以上的辅助用药,医生就会被罚款。
 
  那么医院和医生们是如何应对30%的药占比红线呢?药占比是一个简单的分子式:分子是医院的售药收入,分母是医院的总收入。30%的药占比红线之下,不乏变通办法:
 
  一是做小分子。医院方面因价格高昂而无法开出的药品,例如抗肿瘤药,医生往往会让病人到自费药房购买。二是做大分母。医生们用更多的检查检验费用,把医院总收入的分母做大。这样一来,患者就要面对更多不必要的检查和检验,加上在院外药房的购药开支,老百姓的整体医药支出不降反升。
 
  2018年末,国家医保局推出了一项新政——“4+7”带量采购中,也特地附加提出,带量采购的中标药品不纳入药占比考核。
 
  业内人士分析,取消药占比,只是叫停了一个走向畸形的旧政策,但未来如何合理用药,依然是一个漫长的、答案不明的过程。
 
  今年5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下称《公报》)。《公报》显示,2018年医院次均门诊费用和人均住院费用分别比上年上涨4.5%和2.4%,低于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6%)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6%)。
 
  具体而言,2018年医院次均门诊费用274.1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6.7%,按可比价格上涨4.5%;人均住院费用9291.9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4.5%,按可比价格上涨2.4%。日均住院费用1002.8元。
 
  就药费而言,2018年,医院次均门诊药费(112.0元)占40.9%,比上年(42.7%)下降1.8个百分点;医院人均住院药费(2621.6元)占28.2%,比上年(31.1%)下降2.9个百分点。
 
  对比政策时间线,医院真正认真对待“药占比”是从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提出“将药占比降至30%以下”之后,然而从历年《公报》反映数据可见,药占比的下降并没有带来医疗费用的下降。《公报》显示,2018年各级公立医院中,三级医院次均门诊费用上涨5.2%,人均住院费用上涨1.7%。
 
  再结合今年1月底国务院新闻办的政策吹风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张宗久“使用了合理用药的相关指标,取代了单一使用药占比进行考核”的表态,明年《公报》中,药占比的统计未必会继续。

热门评论

马上评论

上一篇:医保目录调整带来新机遇,药企展开一场争夺大战

下一篇:业内认为将消退的医药代表行业近期有望“复活”

相关产品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制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制药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查看全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