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跨国药企加速转型 拓展药物研发新边界

来源:中国制药网
2019/3/7 13:58:0037940
  【中国制药网 行业动态】3月6日,诺和诺德中国研发中心宣布启动INNOVO平台,通过开放合作模式,与中国本土科研院校、初创公司等合作,共同搭建医药研发新生态,加快创新药物开发。
 
  据悉,随着中国医药审批审评制度的深化改革,新药审批速度加快,以及新医改推进,以往跨国药企在中国大规模推广过期的药物销售模式越来越受到挑战。在此背景下,为了保持竞争力,跨国药企不得不加快向中国引进更多的创新药物。
 
  不过随着新药研发成本的上升,近年来不少跨国药企关闭在华研究中心或发布裁员消息。例如,2017年9月初,礼来关闭了位于上海张江的早期临床研究实验室并裁减3500人;诺和诺德于2018年宣布在丹麦和中国的研发中心裁掉约400名员工。
 
  业内表示,随着医药环境、患者疾病管理等方面的转变,正在倒逼药企研发效率提高。为了提高新药研发效率,受新药研发环境改善而崛起的本土创新药企与跨国药企进行合作开发,将是一种新的趋势。
 
  目前,除了诺和诺德,如赛诺菲、礼来、罗氏等跨国药企都有与本土药企、机构等达成过相关的合作开发协议。
 
  例如,赛诺菲亚太研发总部于2014年在上海成立,整合了赛诺菲生物制药(赛诺菲制药)、罕见病(赛诺菲健赞)、疫苗(赛诺菲巴斯德)和动物保健(赛诺菲梅里亚)在亚太地区的研发力量。
 
  同时,赛诺菲当时宣布了与GPCR研究所、再鼎医药的两项战略合作,通过强强联合,加速本土科研成果的转化,为亚洲乃至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医疗方案。
 
  礼来于信达生物在2015年就宣布拓展双方战略联盟,为中国和全球的癌症病人开发潜在治疗方法。拓展的合作细节包括: 在未来的十年中,礼来和信达生物将在中国和共同开发和商业化三个以抗PD-1 为基础的双特异性肿瘤治疗抗体等。
 
  从近年来的拓展成果来看,礼来收益良好。2018年12月,信达生物与礼来共同宣布,双方共同开发的创新肿瘤药物达伯舒®正式获批,用于至少经过二线系统化疗的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抗PD-1单克隆抗体的获批上市,标志着抗肿瘤免疫治疗进入了“中国创新时代”。
 
  2019年,由信达生物负责在中国进行开发的双特异性抗体日前也于近期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颁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拟开展针对血液肿瘤和晚期实体瘤的临床研究。
 
  而华领医药由曾任罗氏研发(中国)科学官的陈力博士一手创办。据悉,其管理层以及研发团队,均是清一色的海归派,几乎都有跨国药企的工作经验,而几名重要管理层人士都来自于罗氏。
 
  据悉,华领医药的Dorzagliatin属于典型的授权药。除了罗氏的授权,华领医药还积累了7条研发管线。其中,Dorzagliatin管线、Dorzagliatin与二甲双胍联用的管线均处于临床第三阶段,预计2019年下半年便可完成第三阶段研发,2020年底或2021年上半年之前可获批上市。
 
  业内表示,跨国药企与本土药企、机构进行合作,甚至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研发平台,是跨国药企战略转型的体现,有利于通过外部合作,拓展药物研发新边界。

热门评论

马上评论

上一篇:药企应该从哪些方面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下一篇:福布斯发布亿万富豪榜,39位中国医药人入榜

相关产品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制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制药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查看全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