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国控放弃药房托管,该模式是否要凉了?

来源:中国制药网
2018/6/4 17:05:3843941
  【中国制药网 市场分析】国控放弃药房托管,该模式是否要凉了?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国药控股的相关人士表示,公司以前开展过药房托管业务,但现在“不营利,而且还存在政策风险”,已经不做了。

 

  所谓药房托管,是指医院药房在所有权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医院通过契约的形式,将药房交给具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的医药企业进行有偿经营和管理,而药房的所有权仍旧属于医院。
 
  据了解,目前广东省已有上百家医院选择了“药房托管”。自从2017年7月底,广东省全面实现“药品零加成”后,医药分离成为了趋势。将医院药房交给医药企业进行托管,可以为医院减轻负担。
 
  据了解,不仅在广州,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都有“药房托管”出现,自2013年起,“药房托管”持续升温。
 
  目前“药房托管”开展得如火如荼,然而事实上,作为医药分离的产物,药房托管一直都颇受争议。
 
  业内人士曾表示,不鼓励、不支持医疗机构与有关企业开展所谓的门诊药房“托管”等业务合作。老百姓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子龙,在2017年提交的议案中也曾提到,建议停止“医院药房托管”。
 
  业内人士还表示,已经开展药房“托管”试点或药房供应链优化合作的有关医疗机构,需要认真评估现有合作模式该调整、改进的尽快调整改进,使其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得与受托企业发生任何经济利益交易。
 
  也有人士认为,药房托管作为医改探索中的一步,其目的是达到“医药分开”和杜绝“以药养医”、“以药补医”,这实际上也是将相关者利益再分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能循序渐进。
 
  为了遏制部分医药企业“钻空子”获取“灰色收入”的机会,部分省份也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垄断措施。
 
  例如,2017年8月,广东省发改委发布消息称,广东省价监局已经开始起草《药房托管行为反垄断执法指南》,明确规定了公立医院、医药企业在药房托管中可能面临的39种垄断行为,并组织高校学者、公立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业进行公开征求意见及研讨。
 
  甘肃食药监督局也曾发布《关于推进药品流通企业创新发展的意见》,鼓励有条件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参与基层医疗机构的药房托管等合作业务。
 
  所以接下来各地会相继出各种政策手段也不罕见。而国药控股断然放弃“药房托管”业务,其背后令人信服的原因想必也离不开政策风险。
 
  业内分析,从该企业2017年的年报来看,其下属公司国药股份,通过非公开发行筹集约人民币10 .3亿,主要用作医院供应链延伸项目、社区医院药房托管项目、医院冷链物流系统项目以及信息化建设项目。
 
  如今说弃就弃,给人条件性反射的判断就是,“药房托管”模式是否要凉了?

热门评论

马上评论

上一篇:我国制药机械行业打开市场的关键要点

下一篇:当药企进入大健康领域,3大优势将逐渐释放

相关产品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制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制药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查看全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