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质量+创新 中国医药行业的华为指日可待

来源:中国制药网
2016/11/28 15:33:3023262
  【中国制药网 编辑视点】说到国产品牌,很多人都会想到华为。之前一则华为手机挡子弹救人的新闻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品牌的质量。近日,华为的举动又让为之“颤抖”,其主推的Polar Code(极化码)方案打破了垄断,拿下5G控制信道eMBB场景编码方案。

(华为拿下5G控制信道eMBB场景编码方案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这则消息让很多国人振奋不已,部分媒体用了“5G技术标准中国制定”、“华为碾压高通击败欧美”等字眼进行报道。暂且撇开这些颇有捧杀意味的标题,华为打破垄断着实为国产品牌走向世界筑起了希望之路。

  通信行业在不断突破,我国的医药行业也在抓住机遇,加大创新研发的力度,力求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光彩。笔者了解到,一些药企或是药机企业都将华为作为对标企业,研究华为的经营管理和创新模式,以此寻找差距。

  今年在制药行业掀起并购浪潮的复星医药集团(以下简称“复星”)就曾表示,在创新的能力上,华为是复星的对标企业。复星董事长郭广昌也指出,华为今天的成功,是因为十年以前做的决策,它敢于在创新研发方面大胆布局和投资。

  每个企业都深知创新的重要性,不少药企和药机企业也采取措施,将销售利润中的部分份额投入到产品的创新研发中。例如,广州三拓识别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拓”)就制定了详细计划。三拓副总经理马正旭就表示,三拓每年会从利润中拿出10%至20%的经费用于产品研发。笔者也从中获悉,三拓已经与不少国外药企进行合作,为其研发生产个性化的制药机械,从而逐步开拓海外市场。

 
(医药研发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不过,我国的医药行业要想像华为那样走出,与世界大咖相抗衡,除了用研发成果实现产品外,还要不忘初心,严抓产品质量。质量就好比建筑中的基石,设计再优美,若不牢固,终将成为一堆废墟。

  笔者获悉,仅在2015至2016年度,我国药企已经从欧盟收到了12封警告信,FDA则发出了21份出口禁令和15封警告信。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道出其中缘由。他表示,一个原因是企业在生产过程控制规范性的缺乏,另一个原因则是药品的质量存有问题。

  一直以来,我国药企普遍存有一个惯性,做GMP只是为了应付各方面的检查,在GMP检查完毕或者拿到GMP证书之后,有些药企并没有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生产。有的可能选择缩减工序,有的甚至修改工序,在这种情况下药品质量就无法得到保障。

  除了药企,药机企业在产品质量上也需下足功夫。制药机械是与药品直接接触的设备,对药品质量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倘若质量没有达标,后续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想而知。而新版GMP的推行,则是行业对制药机械质量设立的一个高门槛。

  因此,不管是药企还是药机企业,高质量都是发展中基本的要求。而要想与接轨,企业还应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投入创新,但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挫折、失败或许是家常便饭,唯有坚持才能创造属于国产品牌的“神话”。就像华为常务董事、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丁耘所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们不能Wait it happen,应该Make it happen。”

热门评论

马上评论

上一篇:药审改革大刀阔斧 制药设备业做好每个细节助力新药上市

下一篇:所有的成功都需要成长 药机行业任重道远

相关产品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制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制药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查看全部

返回首页